本網訊 近日,蘭花科創驗收并下發了《關于同意望云分公司3107綜放工作面生產的通知》,預示著該礦3017綜放工作面正式投產。此次3305-3107搬遷從3月20日開始,擔當主力的該礦綜放隊全體干部職工面對搬遷中遇到的各種新困難新情況,不畏難、不懈怠,科學謀劃、創新施工,最終打贏了該礦今年首次井下工作面搬遷戰。 
逐一破解“攔路虎”
    解決巷道壓力。3305工作面壓力增大導致頂板破碎,煤幫不立,底板鼓起。針對這一情況,該隊采用對壓力顯現較大正巷排除法:更換折損木梁,增加支護“三度”(即支護強度、支護密度和支護剛度)確保其穩定性,雖然每更換一處木梁都要面對冒頂危險,但大家還是在低矮狹小的空間全部完成了正巷支護。
    巧做撤架通道支護。3305到末采階段,頂煤越發變薄,由原來的兩米多變到只有幾十公分。往往采煤機剛剛割過底煤,松散的頂煤便緊跟著掉下來。在壓力較大的幾處,破碎的矸石也會乘機溜掉在工作面現場。尤其在30#支架處頂板上的矸石沒法看護,以不可阻擋之勢坍塌下來,造成溜子被壓、超負荷及支護困難等現象。現場班組長沉著應對,采用“擠”木梁和挑木梁方式,先將跟漏口長度合適的木梁用單體柱擠在這些密棚下面十字相交方式挑起3-4m的木梁,形成懸臂梁之勢暫時挑住漏口處,然后使用綜合液壓支架以擦頂移架的方法進行移架最終取得成功。
    應變最后四刀煤生產。由于巷道壓力日益增大,漏口由個別轉為成片現象。可以說,只要采煤機滾筒旋轉經過之處,頂板都會產生大量冒頂現象,給安全生產造成極大危害。面對這一情形,礦領導親臨搬遷現場,及時改變對策,指導進行“切豆腐塊式炮采”。隊里大膽從“突破口”切入,即從50#架的最大冒頂處進行切入,增加炮采小組,之后向兩方擴張,由原來的兩個炮采小組增加到四個,既加快了炮采速度,又保證支護的及時性,確保最后四刀煤安全生產完工。
    落底擴幫保暢通。在工作面接近完工階段,副巷頂板壓力也逐步加大,在短短一周時間,由原來2.5m高度逐步被壓低到1.5m左右。為了讓設備能正常運出,該隊隨即進行落底擴幫等工作,這樣一方面能使副巷與工作面保持一個底板水平,另一方面能與軌道運輸巷進行有效的緩沖連接作用。當落底高度達到最后的2.5m以上、擴幫至3m寬度后,寬敞的副巷終于可以承接所有運輸任務,這相當于在原先副巷舊址上重新開出了一條標準副巷。
創新施工亮點多
    首創先撤除機尾端頭架和機尾中部槽。由于3107工作面形狀特殊性,在對接完成63架后,必須先對接機尾端頭,然后才能繼續下一段對接工作。由于該礦端頭支架數量有限,所以要先拆除原來的機尾端頭架加至3107工作面,而提前撤除機尾端頭的缺點是在支架回撤到最后時怕壓力增大,不好出最后的掩護架。那么每班巡回檢查,重復注液升緊看好撤走端頭架處頂板至關重要。綜放隊在撤走機尾端頭架的同時,抽出最后8節中部槽,并把這8節中部槽運到3107工作面后溜先行對接,這也是本次搬家的一個亮點,好處是可以讓對接的中部槽超前對接綜合支架,大大減輕了以往爬到支架下進行對接中部槽時職工的勞動強度。
    第二部膠帶輸送機采用中部轉載設備。這是該礦機電科創新試用的首臺設備,主要方法是將一個兩頭高中間低不能正常運轉的一部輸送機從中間低洼處一分為二,在不增加動力設備的情況下有效承接變坡點作用,起到在同一部膠帶輸送機上進行運輸——轉載—運輸的目的,同原設計相比不但可以有效減少膠帶輸送機數量和維護成本,還能通過減少運輸路線中原煤的轉載環節明顯提高炭塊率。
    此外,從3305工作面切眼算起到3017工作面切眼機頭段結束,這次搬遷運輸最多要經過14個90度的拐角,無形中為設備運輸增添了多重障礙。擔任主要運輸任務的預備隊及開拓隊的干部職工想方設法全力攻克“拐彎抹角”困難,以確保各種大型設備按時安全運輸到位,從而有力保障了此次搬遷工程的順利進程。
    據悉,3107綜放工作面是望云礦今年生產計劃中主要工作面之一,服務時間約為3.3個月,預計將產出約24.6萬噸煤炭,承擔著全礦全年近一半的產量重任,該工作面的順利搬遷投產,將為該礦圓滿完成年度生產任務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