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2月21日電 (任麗娜)中國煤炭大省山西,大力推進煤炭產能“加減法”,加快全省煤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致力推進該省新舊動能轉換。
21日,記者從山西省煤炭工業廳獲悉,2016年,山西省在全國率先進行煤炭減量化生產,實行276個工作日生產制度,全年壓減煤炭產量1.43億噸,占全國壓減量的40%左右。這一措施推動了煤炭價格恢復性上漲。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廳長向二牛表示,2017年,山西要進一步打通“六個通道”,大力發展煤炭先進產能。2017年,山西要新增加煤炭先進產能7000萬噸。
據記者了解,2017年,山西要打通的是“減量置換”、“核減規模”、“減量重組”、“減人提效”、“提高單產”、“安全生產”這六個通道。山西通過煤炭產能的“加減法”,以此促進該省煤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全省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山西將對已核準尚未驗收的和已取得“路條”開工建設的煤礦,制定“減量置換”或“核減規模”方案;推動中小型煤礦通過減量重組,有效解決股份制煤礦關閉退出問題;推行“一礦(井)一面”、“一礦(井)兩面”生產模式,減少工作面個數,提高工作面單產水平;推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進一步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
另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煤炭工業安全高效礦井名單”,山西省的358座煤礦被評定為2014—2015年度安全高效礦井,是全國(763座)的46.92%,基本占據了全國的“半壁江山”。
山西省煤炭工業廳表示,上述358座煤礦中,特級礦井135座、行業一級礦井182座、行業二級礦井41座,這些礦井實現了安全、高效、綠色和集約生產,是山西省煤炭先進產能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