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 王顯政
(2015年12月3日)
各位嘉賓,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2016年全國煤炭交易會,主要目的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樹立發展新理念,推動煤炭市場體系建設,搭建煤炭交易平臺,創新煤炭交易模式,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全國煤炭交易市場體系,促進煤炭行業由生產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煤炭工業發展的科學化水平。
剛才,王波同志代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國家煤監局副局長宋元明同志、國家能源局副局長王曉林同志發表了重要講話。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同志還要做重要講話,對加強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建設,推動煤炭行業脫困工作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落實。
這次交易會得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監局、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陜西省人民政府和鄂爾多斯市等政府部門,電力、鋼鐵、石化等行業協會,相關研究機構和煤炭產運需企業的大力支持。值此之際,我代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煤炭行業改革發展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和專家學者,向來自新聞媒體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向參會的煤炭產運需企業和相關機構的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嘉賓,同志們: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煤炭市場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煤炭供應先是經歷了40多年的短缺和嚴重短缺時期,政府部門對煤炭的調控重點是增加供給;上世紀90年代開始煤炭供應開始出現品種性、時段性和區域性的結構性短缺;近10年來煤炭市場供應逐漸轉為結構性過剩;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市場需求回落、超前建設產能的釋放、進口煤大幅度增加等原因,煤炭市場出現全面過剩態勢。
在這60多年的發展進程中,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煤炭市場化改革取得了重要進展。在煤炭交易方式上,我國煤炭交易方式由計劃經濟時期的煤礦按計劃組織生產、按政府指令分配和發運,逐漸過渡到政府指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煤炭交易方式,再發展到目前的由煤炭產運需企業自主訂貨、自主銜接、協商定價的市場化交易方式,且煤炭交易方式不斷創新發展。
在價格形成機制上,我國煤炭價格機制經歷了政府指令性價格、指令性和指導性價格并存(雙軌制)和目前的完全市場化價格,特別是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部門的推動下,煤炭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健全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全國煤炭價格指數為主體,環渤海、太原、西安、鄂爾多斯、東煤城市指數(東北亞)等區域價格指數為補充,綜合指數與區域指數相銜接的全國煤炭價格指數體系。
在交易體系建設上,近年來,全國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實現了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的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中國太原、大連東北亞、鄂爾多斯、西安、華東等多個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焦炭、煉焦煤、動力煤期貨合約在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煤炭市場建設標準和交易規則不斷健全,初步構建了有利于煤炭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和長效機制。
在交易模式創新上,通過運用先進科技成果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不斷創新煤炭交易模式,完善交易功能,提升服務質量,推動交易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促進市場交易現代化,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滿足了各類市場主體對煤炭商品的交易需求。
經過多年的繼承和發展,全國煤炭交易會作為煤炭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已經成為我國大宗商品交易會歷史長、影響大、企業參與度高、成交量大的全國性市場交易會,為深化煤炭市場化改革,健全完善全國煤炭市場交易體系,促進煤炭行業健康發展,提升煤炭經濟運行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各位嘉賓,同志們: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經濟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粗放型轉向質量效率集約型,經濟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同時提出要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
在推動能源革命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今后一個時期,煤炭行業呈現出“五個變化、三個不變”的發展特征。
“五個變化”:一是發展階段變化。在宏觀經濟“三期疊加”的背景下,煤炭行業進入了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產能與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強化期、結構調整的攻堅期—“四期并存”的發展階段。
二是發展模式變化。煤炭行業依靠上項目、鋪攤子、增加投資、擴大規模的發展模式走到了盡頭,行業發展必須由數量速度粗放型轉向質量效益集約型的發展模式。
三是發展目標調整?!笆濉逼陂g,煤炭行業規劃發展目標要從追求擴大產能、保障供給為主轉為優化存量、控制增量、消化過剩、淘汰落后為主,注重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來。優化存量的重點是建立煤礦退出機制,推動資源枯竭、安全無保障、扭虧無望的煤礦關閉破產,淘汰落后產能,促進資源整合,支持因政策調整沒有市場的煤礦退出。控制增量的重點是,今后一個時期,要按照煤炭上下游一體化發展思路,對煤炭、電力、煤化工等,采取打捆上項目措施,嚴格控制單獨擴大產能為目的的煤礦項目審批。
四是發展動力變化。煤炭行業必須摒棄高資源消耗、高環境損害和高投入、勞動密集型的增長,必須依靠科技進步,轉向資源消耗少、環境損害小、人才技術密集、創新驅動型的發展道路,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廣新技術,發展新業態,積聚新的發展動力。
五是發展約束強化?!笆濉逼陂g,需求總體偏弱,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強化,化解過剩產能、推進結構調整任務艱巨。但煤炭行業轉型發展、結構調整的難度很大、道路還很長,特別是在經歷較長周期高速發展之后,對新常態、新形勢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如何統籌好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把握好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點,構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三個不變”:一是供需形勢短期內難以改變。經過10多年大規模開發建設,煤炭產能過剩和全社會庫存居高不下的態勢仍在持續,市場需求放緩、價格低位、進口煤等影響還在蔓延,全國煤炭市場供大于求態勢短期內還難以改變。
二是煤炭的地位作用不變。煤炭占我國已探明化石能源資源儲量的94%左右,是我國最可靠的能源;綜合考慮煤炭、石油、天然氣價格變化,煤炭的價格是石油的1/10、天然氣的1/3左右,是我國最廉價的能源;展望我國燃煤電廠的超低排放、高效煤粉型工業鍋爐和現代煤化工技術發展,煤炭既是可清潔高效利用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三是我國的能源方針不變。根據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到2020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仍在62%左右,“以煤為主、多元發展”的能源發展方針不會改變;雖然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下降、增速放緩,但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地位不會改變。
新常態下,煤炭行業發展呈現出的基本特征既是10多年來持續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經濟規律、社會規律、自然規律作用的客觀體現。面對新的形勢、新的要求,煤炭行業要結合煤炭行業改革發展實際,深化對煤炭工業發展特點、發展規律的認識,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按照“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要求,推進煤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低碳集約化利用,圍繞“控制總量,優化布局;優化存量,控制增量;淘汰落后,消化過剩;調整結構,促進轉型;提高質量、提高效益”的總體思路,創新發展理念,明確重點任務,推動行業發展由數量、速度、粗放型向質量、效益、集約型增長轉變,由煤炭生產向生產服務型轉變,提升煤炭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各位嘉賓,同志們:
自2012年下半年以來,全國煤炭市場持續波動下行,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進口規模大,全社會庫存居高不下,煤炭價格大幅下跌,企業利潤下降、虧損面擴大,經營愈加困難。今年三季度以來,煤炭經濟運行形勢更加嚴峻,部分優勢企業開始出現虧損,行業虧損面達到80%以上,四季度可能繼續上升,特別是老礦區、老企業經營更加困難,煤礦安全生產和礦區穩定的壓力越來越大。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煤炭工業的健康發展,自去年7月份以來,按照國務院部署,在國家發改委連維良副主任的領導下,建立了由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煤監局、煤炭工業協會和相關部門組成的煤炭行業脫困聯席會議制度。一年多來,圍繞“控總量、穩價格、規范進口、減輕負擔、完善考核機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違法違規煤礦建設得到了遏制,產量盲目增長得到了控制,劣質煤進口得到了限制,企業稅費負擔重的問題有所緩解;同時,各主要產煤省區政府也相繼出臺了政策措施,支持煤炭企業結構調整與轉型發展。相關政策措施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但從當前煤炭經濟運行的總體形勢看,煤炭價格低位徘徊,經濟低位運行的態勢短期內難以改變;從煤炭市場供需格局看,長期以來我國煤炭“分散對壟斷、長線對短線”的供需格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特別是在當前煤炭市場嚴重供大于求的形勢下,煤炭企業的劣勢越來越明顯、越來越突出;從宏觀經濟發展和企業承受能力看,在行業脫困政策的指導下,煤炭經濟下行的幅度逐漸收窄。煤炭企業要認清形勢、正視困難;要立足發展,內部挖潛與爭取政策相結合,落實好控總量、穩煤價,保安全、保穩定的政策措施,推動煤炭經濟平穩運行。
一是推進發展理念創新。要強化市場和競爭意識,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沒有市場的產品注定要淘汰,注定要轉型轉產,靠等、靠要政策都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市場經濟規律也就在于此;煤炭企業必須按照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再不能走不計成本、不考慮需求,只管生產出煤的老路。
二是嚴格控制煤炭總量。各主要產煤省區、大型煤炭企業要認真貫徹以“四個嚴格治理”為主要內容的行業脫困政策措施,切實落實煤炭產量控制目標。在當前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控制煤炭產量,既是黨和政府推動行業脫困的要求,也是煤炭結構調整的需要,還是煤炭行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控制煤炭產量,推動市場價格理性回歸,更是煤炭行業生存發展、礦區社會穩定的需要。各主要產煤省區要完善考核機制,要從考核數量、速度轉為考核質量和效益,并結合優化存量,提出建立煤礦退出機制的具體政策措施和退出規模;煤炭企業要加強自律,嚴格按照煤礦公示產能和承諾事項組織生產,做到沒有市場不生產、不違法違規建設,不超能力生產,不安全不生產,維護市場供需平衡。
三是著力穩定煤炭價格。煤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資,過高和過低的價格既不符合價值規律,也不利于煤炭上下游產業的協調發展;特別是煤炭價格的大起大落,造成煤炭相關產業經濟的大起大落,不利于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過低的煤炭價格嚴重違背價值規律,穩定煤炭價格,是當前煤炭行業脫困工作的重要任務。多年的實踐證明,把動力煤價格穩定0.1元/大卡左右的計價水平,對于煤炭企業有利潤空間,用戶成本也能承受,是科學的,也是合理的。
四是加快煤炭供給側改革。要密切跟蹤我國煤炭消費結構發生的深刻變化和發展趨勢,圍繞提升煤炭清潔高效集約化利用水平,鼓勵原煤全部入選,支持煤炭分級分質利用,促進煤電聯營和煤電一體化發展,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推動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著力提高煤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催生新的需求增長點,推動行業發展由生產向生產服務型轉變。
五是確保煤礦安全生產。在當前形勢下,更要強化煤礦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加強煤礦現場的安全管理,加大隱患排查和治理力度;要確保煤礦安全投入,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確保煤礦安全生產。同時,要高度重視煤礦職業健康、塵肺病防治工作,要逐步實現職業健康與煤礦安全生產同步檢查、同步考核,提升煤礦職業健康水平。
六是確保礦區社會穩定。在企業經營困難的形勢下,礦區穩定的壓力很大。要加大貨款回收力度,保證企業正常運行所需要的資金鏈條,控制企業經營風險。要關注礦區民生,努力做到不減發職工工資、不減少工資福利,千方百計保證職工工資發放,特別要關注困難職工、離退休職工和傷病職工家屬的生活,維護礦區社會穩定
各位嘉賓,同志們:
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煤炭市場交易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煤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是深化煤炭市場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落實推動能源革命的客觀要求,是加強煤炭供應側改革、推動行業發展由生產向生產服務型轉變的重要舉措。希望煤炭產運需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發揮骨干作用、引領作用和示范效應,廣泛交流、深入研討,互相理解、相互支持,增強互信、擴大合作,為推進行業脫困、促進煤炭經濟平穩運行做出新的貢獻。
預祝,2016全國煤炭交易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