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寒冬”依舊,目前煤炭價格與歷史高位相比已下跌58%,回到了2004年年末的水平,而這種頹勢還沒有止住。
為解決煤炭的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表示,煤礦退出機制的政策建議初稿已形成。中煤協副會長姜智敏17日下午在北京透露,針對部分超能力生產的情況,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煤監局等多部門聯合抽查了晉陜蒙三省區違法違規建設生產煤礦,基本摸清了家底,開展了嚴格治理煤礦超能力生產專項活動。中煤協配合有關部門開展了建立煤礦退出機制的研究,形成了政策建議初稿。
中煤協17日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10月末,全社會煤炭庫存已經連續46個月超過3億噸。“黃金十年”煤炭投資持續高速增長,加劇了化解過剩產能的難度。截至2014年底,累計新增煤炭產能30億噸左右,在建產能超過10億噸,一些地方和煤炭企業違法違規建設生產和超能力生產等問題十分嚴重。
此前,國務院發布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到2020年,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粗略計算,2014年中國能源消費總量42.6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約66%,這與“十三五”末“62%”的目標仍存在一定差距。
中煤協分析認為,經濟增速放緩、非化石能源發展加快、環保約束增強、高耗能產品產量降等因素,導致煤炭需求受到抑制。比如在四大耗煤行業中,除了化工行業前10個月耗煤同比增長8.7%外,電力、鋼鐵、建材行業耗煤分別下降6.4%、3.4%、8.1%。
中煤協17日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今年前10個月,中國煤炭消費量約32.3億噸,同比減少1.6億噸,下降4.7%。在去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出現15年來首次負增長之后,煤炭消費繼續呈現下降態勢。
隨著國家調控能源消費總量,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的政策力度不斷加大,煤炭需求增速放緩將成為一種常態。目前,煤炭行業本身處于“岌岌可危”的困境。數據顯示,前10個月,全國煤炭產量同比下降3.6%。同時,價格大幅下跌,動力煤價格下跌明顯。18日發布的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于375元/噸,約為年初高點的70%,與歷史高位相比已經下降近58%,目前煤價已跌回2004年年末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