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0月14日訊 近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預計明年非OPEC國家石油供應將創逾20年最大降幅,因原油價格暴跌抑制了美國頁巖油產量。其實,受此影響的何止美國頁巖油生產,中國的煤化工也遭受重創,面臨著何去何從的選擇,正考驗著決策者的戰略定力。
中國神華和兗州煤業都是我國煤化工發展的引領者,長時間受到投資者關注和追捧,而現在的低油價使企業煤制油項下賬目變得非常難看,企業負債率不斷攀升。迫于大幅度虧損壓力,企業曾經形成一致意見的發展清潔能源的方向還要不要堅持?新興的煤制油等項目或被扼殺在搖籃中的社會擔憂日益加劇。
從國情看,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長期居于主導地位。我國經濟仍在中高速增長,同時面臨環境瓶頸制約不斷收緊的格局,下一步該怎么辦?煤化工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我們仍然對其寄予厚望,希望能保持發展的戰略定力。
來自經濟日報消息稱,中國的煤化工要像美國的頁巖氣那樣具有國際競爭力,就必須搶占技術制高點。美國自從用壓裂法敲開了頁巖氣開采大門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目前公認平均開采成本約為60美元/桶,而技術創新還在進行,成本還在降低。
環顧當前我國煤制油成本在100美元/桶以上,有專家指出,如果運行狀態良好,則可將成本降至60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