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正成為山西經濟社會的高頻詞。金融振興,已成為全省上下轉型發展的共識。5月29日召開的全省金融振興推進大會對金融振興做了戰略部署,6月8日,省委、省政府《關于促進山西金融振興的意見》(簡稱《意見》)正式出臺,山西金融業發展不僅有了十分明確的目標,還有了確保目標實現的扎扎實實的措施。
6月10日,記者采訪了省金融辦主任郭保民,就《意見》亮點進行了重點解讀。
亮點1 立足實際確定目標
總體目標:到2020年,建成體系健全、競爭有序、運行規范、監督科學、與實體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
具體目標:到2020年末,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0%;社會融資達到6900億元,提升60%;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掛牌)數量分別達到60家、30家、30家、300家;地方金融機構實力明顯增強;普惠金融全面發展。
記者:學習《意見》,首要的關注點是目標。我們該如何理解其統一的整體性?
郭保民:《意見》最大的一個亮點就是目標明確。在總體目標下,《意見》具體提出了五個方面的金融發展指標,分別是金融產業發展壯大的目標、社會融資總量顯著增長的目標、金融市場體系豐富健全的目標、金融機構實力明顯增強的目標及普惠金融全面發展的目標。這五個方面相互支撐、相互促進,是完整統一的整體。
金融振興首先要振興金融。只有自身產業發展壯大了,才能實現更大的作為,所以首先明確山西金融產業發展壯大的目標。而社會融資總量顯著增長、金融市場體系豐富健全、金融機構實力明顯增強這三條是實現金融產業發展壯大的途徑。金融產業發展壯大,拿什么來衡量?最后一個目標,普惠金融全面發展。實現了發展目標,融資難、融資貴等困難和問題將會得到大大改善。
記者:2020年,金融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0%,使金融業成為全省基礎性和關鍵產業。將“金融業”提升到“金融產業”,并非只是一個字的差別,如何理解?
郭保民:金融振興是我省金融產業自身發展壯大的迫切需要。我省金融增加值2014年末是897億元,占GDP比重是7%,我們計劃到2020年末,我省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0%是切實可行的。
通常占GDP的比重達到5%的行業就可稱為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10%的產業即為支柱產業,到2020年我省GDP從目前1.27萬億達到1.6萬億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為此,我省金融業增加值要達到1600億元,占GDP的比重要達到10%,金融業成為全省基礎性和關鍵產業。
這些指標的設計相對于中部六省是超前的,具有前瞻性的,與山東等發達地區相比也不相上下,同時,這些指標是經過我們嚴密測算的,并多次征求相關單位意見修改完善的,是符合山西金融發展實際的,具有可操作性,只要我們扎實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振興意見及其配套政策,相信這些指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亮點2 措施扎實精準發力
著力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著力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功能;著力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和創新;著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記者:感覺到《意見》對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著墨較重,出發點、著力點是什么?
郭保民:在我省融資總規模中,雖然銀行仍是融資的主渠道,但資本市場“加速器”的作用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王儒林書記指出,實現山西金融振興,最大的短板在資本市場,最大的潛力也在資本市場。
目前,我省資本市場發展滯后。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的數量和排名在全國相對靠后,但隨著我省企業股份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及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到2020年,我省上市及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預計可以達到420家(主板60家,中小板和創業板各30家,新三板300家),我省多層次資本市場基本建成。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推進,包括債券融資、股票市場融資等直接融資在未來五年會快速發展,預計年均增長能達到12%,有望到2020年實現翻番,由2014年末的1352億元增長至2700億元。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把《意見》中的措施逐個加以落實。比如加快企業股份制改造,推動企業上市,鼓勵上市公司再融資,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綜合利用債券工具,創新債權融資方式;加快山西股權交易中心發展,重組和提升現有產權交易機構,加大創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的培育力度等等。
記者:根據《意見》,信貸總量的增長到資本市場的繁榮,會有大量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那么,“錢”會重點投在哪些方面呢?
郭保民:金融業的發展,歸根結底要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要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我們設定社會融資總量從4241億元達到6900億元,提升60%,其中直接融資提升100%,間接融資提升45%。就是要著力強化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圍繞“煤與非煤”兩篇文章展開。各項信貸政策要全面對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六大發展”戰略部署,在非煤領域首先扶持科技創新城等新興產業。近年來,大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于我省重大項目融資總量并未減少。發展的關鍵是要多管齊下,在支持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的同時,改善中小微金融服務,通過加快產品創新,加強對中小微、“三農”等薄弱領域的支持,清理各種不必要的資金“通道”和“過橋”環節,取消不合理收費,切實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我省普惠金融全面發展的目標就是城鄉金融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金融網點、金融產品、現代金融支付體系更加豐富。小微企業、“三農”、大學生創業、下崗再就業、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城鄉人居環境改善以及農村公路、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需求得到較好滿足。
記者:《意見》提出,要著力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完善金融風險防范機制。有何現實意義?
郭保民:金融體系的安全、高效、穩健運行對于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在當前金融風險和經濟下行壓力深度交織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防范、化解、處置風險。對于在全國影響較大的三起金融風險事件,省委、省政府不回避、不隱瞞,明確處置時限,落實責任主體,細化處理方案,目前,正在加快推進、有效推進,恢復金融機構對山西的投資信心。同時,省政府已將108個影響金融機構發揮效能的突出問題,以責任分工的形式,列明牽頭部門、解決意見,安排有關市縣、廳局進行處理,著力解決不誠不信的突出問題。
通過提振金融機構信心、處理突出問題,這兩方面齊頭并進,幫助金融機構輕裝上陣,全力以赴支持山西經濟發展,實現金融興經濟興。
亮點3 綜合施策發展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