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在“轟隆隆、轟隆隆”的機器聲中,“轉起來了、我們成功了!”6月14日,三盤區皮帶安裝完畢并一次性試運成功,唐安分公司機運一隊干部職工激動的呼喊聲響徹了三盤區的每個角落。
缺乏大型設備安裝安裝經驗、工期短任務重、人員多難協調、設備笨重難拖運、環節多難掌控……在重重困難重壓之下,機運一隊職工沒有退卻,經過45個日日夜夜的滾爬摸打,在零事故的前提下,圓滿完成三盤區皮帶安裝任務。這是個閃耀著全體機運一隊人榮譽與智慧的時刻!值得他們永遠銘記和回味的時刻!
辦法總比困難多
新鋼絲繩芯硫化皮帶厚2.5公分,如果卷成200米一卷,高度將達到3.4米,遠遠超過該礦副井筒及軌道巷高度,根本無法運到井下;如果卷成100米一卷,皮帶連接硫化接頭又將超過一倍,多達五十多個,既增加費用,又影響安裝進度,這是接受皮帶安裝任務遇到的第一難題。“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經過隊干和隊里骨干反復研究討論,同時,向一些有經驗的人員討教,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一條200米皮帶從兩頭向中間卷,也就是一條皮帶兩個卷,大家開玩笑把它叫“連體雙胞胎”。這樣既解決了皮帶高度,下井兌運問題,又減少了硫化接頭數量,降低了費用,保證了進度,可謂“一舉兩得”。
當新皮帶到該礦后,面對9噸重的“連體雙胞胎”鋼絲繩芯皮帶,第二道難題又擺在我們面前——人工如何在井下把這么重的皮帶拖開?反復研究后,決定打破傳統人工拖皮帶的方法,盡可能減少人員數量,減輕職工勞動強度,但是總體思路有了,方案卻遲遲確定不下。當時又正值過春節放假之際,因此這是假期一道留給隊干的難題,尤其是隊長宋錦陶,當別的人家正享受家人團聚天倫之樂,他卻在大年初一還考慮開假以后皮帶怎么拖。“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與隊內技術骨干反復溝通的礦下,終于有了個操作性較強的初步方案。假期還未結束,他便迫不及待的組織召開隊委會,對方案進行了逐步完善,經過大家一起努力,最終制作出了兩套拖皮帶裝置,一套為拖底皮帶裝置(活動小車型),另一套為拖上皮帶裝置(船型),兩套拖皮帶裝置以氣動絞車為動力源。通過此裝置,減少了人員接觸皮帶的次數,杜絕了安全隱患;設備取代了人力,大大減少了勞動力,并提高了工效,使所有拖皮帶人員為有這樣的創新拍手稱贊。
眾人拾柴火焰高
進入今年5月份,三盤區主皮帶安裝正式拉開了帷幕。可又遇到了難題:既要保證四盤區綜放隊正常出貨,確保全礦產量任務;又要組織好三盤區皮帶安裝,為盤區銜接打下堅實基礎。怎樣合理解決兩線作戰矛盾?面對困難和挑戰,機運一隊及時召開隊委會,大家在會上各抒己見,共同努力下終于制定出一套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案,就是要求三個生產班不但要負責好四盤區安全生產,而且還要承擔起設備維修的各項工作任務,修理班則全權負責三盤區皮帶的安裝工作,同時把修理班分成了3個小組,分別帶領兄弟連隊的配合人員分班作業,這樣一來難題迎刃而解,既保證了生產任務,又確保了安裝任務。
為了確保三盤區主皮帶安裝萬無一失,該隊決定在井上先對機頭、機尾大架進行組裝。這項工作安全隱患大,技術含量高,由誰來但此重任呢?幾經遴選,責任心強的修理班副班長牛建國同志被挑選出來。他是一位從事維修工作多年且經驗豐富的老維修工,但負責這樣的大型組裝他還是頭一次,為了弄清皮帶機的結構、性能,這位文化程度不高的“土專家”,一遍又一遍看圖紙;并且積極與技術人員進行溝通,硬是把厚厚的一本圖紙“吃下了肚里”。在他的帶領下,一件件笨重的皮帶大架被準確無誤地“對號入座”了,順利的完成了組裝任務。不光如此,他對一些不合適的部位還進行了改造呢。
像牛建國這樣的人還有很多。負責本次安裝質量的副隊長宋建強 ,在設備安裝中,只要是重點和難點他都要親自過問,全程監管。皮帶安裝中的重點主要講究的是中線,尤其是機頭和機尾,它們的位置正不正,中線準不準是皮帶運行時,會不會出現跑偏關鍵,為此他總是不厭其煩核實了一遍又一遍。特別是機頭底座混泥土澆注時,他連續三個班在現場親自監管,核實地接螺栓放置尺寸、底座平面高度及混泥土澆筑質量。在電機、減速器與主滾筒校正同心度時,他總是親自把關,在別人眼里只是一個小小的誤差,他都為此爭的面紅耳赤,就連支撐H架的水泥墩,凡是驗收不合格的,全部要推倒重來,正是有了他在細節上的“斤斤計較”,才換來了三盤區主皮帶一次性試運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