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質構造發育頻繁、地質條件復雜等惡劣條件下,望云礦開拓隊在礦井下永久性避險硐室建設、3303正巷安裝、3303副巷過斷層、掘進零誤差貫通、三盤區軌道延深系統建設等工作中都提前高標準圓滿完成了任務,作為兵頭將尾的班組長發揮了積極的帶動和促進作用。
一絲不茍,做細心人
“當班組長要有一顆細心,對工作要有一絲不茍的精神,各個環節,必須管理到位,工作到位,不留死角,不留尾巴。”這是開拓隊二班帶班長牛永紅經常說的一句話。牛永紅說到做到,在作業過程中,他精心組織,做好人員調配;檢查細心,不讓隱患漏網。每次下井開工前,他都要檢查各工種崗位設備施工狀況,做到一絲不茍。
在井下永久性避險硐室三岔拱頂澆注施工時,直墻已澆注完畢,碹胎也架好,原計劃他帶的班直接進行混凝土澆注就可以了。但他不放心,施工前,他一遍又一遍地嚴格測量校對碹胎間的距離,總感覺數據不符、有偏差。“絕不能馬虎大意”,“先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施工”。他馬上和當班技術員工仔細分析偏差原因,結果是由于三岔口跨度大,礦壓顯現,致使碹胎有輕微變形移位。他立即組織人員對三岔口加強支護,并認真校對碹胎準確位置,直至各項數據準確無誤后才進行澆注拱頂,避免了三岔口因碹胎移位導致模板脫落的嚴重后果,保證了施工安全。
不急不躁,做耐心人
馬少良是開拓隊一班的帶班長,在工作過程中,馬少良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感染著班組員工。
一次八點班下班,剛和四點班的員工履行完交接班手續準備往外走的時候,職工老馬突然跑進來說:“靠近皮帶的那部溜子開不起來了。”馬少良眉頭一緊,馬上對旁邊的職工小亮說:“快去工具箱里把扳手、套筒都拿過來,我們過去看看。”小亮有些不樂意了:“班長,我們已經下班了啊……”一旁四點班的人也示意他們先下班,畢竟大家也都工作一天了。帶班長看了小亮一眼,回頭對四點班的帶班長說:“老靳啊,你先組織你的人進去生產吧,我去看看那部溜是怎么回事。”說完大步流星朝皮帶巷走去。“沒有什么大矸石卷進去,搞不好是分鏈器出問題了。”他和幾個員工把附近溜槽底部全挖開,又馬上缷開壓機關附近鏈板,仔細觀察分鏈器的磨損情況。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突擊搶修,排除了故障,設備正常運轉了他才起身下班。
在往井底走的路上,馬少良來到小亮身邊,問他是否還在鬧情緒,并耐心地跟他講:“小亮啊,最近咱們隊里任務比較緊,這你不是不知道。設備有了故障,我們當然要及時解決,決不能等,不能靠。如果大家都往后拖延,最后一定會耽誤我們的工程進展。而且,我們礦的地質條件不好,當前又面臨著采掘失調的問題。早一天完成這個回風順槽的掘進工作,3盤區的這個工作面就能早一天送出來,我們全礦今年圓滿完成生產任務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小亮被帶班長的話所折服,班組職工也被他耐心的工作態度所打動。在他的帶動下,大家齊心協力,兢兢業業,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工作中。
調解矛盾,做熱心人
鞏增瑞是開拓隊的機電副隊長,也是機電班的帶班長,工作上他是隊里的技術骨干,生活中,他還善于調解自己班組里同事之間的矛盾,人送外號“和事佬”。
在井下工作多年的鞏增瑞,深知職工心理狀態對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性。“職工的情緒穩定了,精神也就集中了,這樣,他們在井下才能做到自保、互保、聯保,安全才有保障。” 鞏增瑞說。
有一次在他的機電小組里,兩個主力隊員上班發生了爭吵,下班后兩個人都憋著一口氣,互不搭理,知道這件事后,他就將他們兩個叫到一起吃飯,吃飯中慢慢知道他們爭吵的原因是因為工作面煤溜出現了故障,煤溜子出現間歇性跳動,一個堅持說是煤溜煤多導致如此,一個堅持說是煤溜傳動部分有故障導致如此,其實兩個人判斷故障的原因都有道理,因為工作面煤溜啟動頻繁,容易造成煤溜回煤增多,負荷增大,出現溜子跳動時間長又能導致煤溜聯軸器泵輪破碎,碎片與渦輪相互作用出現轉動不平穩現象。他耐心地同他們倆人解釋清楚后,倆人都放下了不愉快,將矛盾化解在一頓飯上。
鞏增瑞把職工當親人、當兄弟,用親情去感染教育職工,時時、處處、事事為職工的安全著想,讓親情教育成了班組安全管理的“潤滑劑”。在他的機電小組里,因為有他這個“和事佬”充當團隊成員之間的“潤滑劑”,經常化解矛盾,使團隊成員關系融洽,團結協作,確保了隊組的安全生產。
細心、耐心、熱心是每個班組長都應該具備的素質。在望云礦,像這樣懂管理、有經驗的隊干和班組長還有很多。他們雖然是“芝麻綠豆官”,卻是班組的“脊梁”,在他們的以身作則和身體力行下,望云礦安全生產保持健康穩定發展。
|